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新聞新聞
“中國制造2025”將帶來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2、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高端制造對外依賴高
人口紅利被認為是造就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重要源泉,十余年前受益于人口紅利,“中國制造”迅速崛起。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人工成本在運營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令企業的生產處境日益艱難。過去多年中國以低端加工為主,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嚴重,雖然投資總額較大,但產能過剩嚴重;隨著中國人口紅利不斷減少,制造業逐漸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
由于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及缺乏核心技術,部分制造業企業技術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薄弱,缺乏技術創新的機制和優秀人才,自主開發能力薄弱,重大技術裝備對外依賴度高。據統計,國內機器人和高端自動控制系統的95%、高檔數控機床的90%、高檔數控系統的95%的市場份額被國外產品占領。在重點裝備的核心技術上與工業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自主品牌明顯缺乏。
中國制造業的整體素質和科技競爭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的現狀更是被業界所詬病。中國高精尖制造能力缺少明顯,產品功能、質量、可靠性和工藝水平等多方面落后于工業發達國家。工業發達國家擁有大量基礎知識和通用技術的儲備,新興產業產品特別是中高端產品的最初市場都集中于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優勢新興產業的發展在技術供給和市場需求方面的條件也優于發展中國家。
3、高端制造業人才匱乏
中國進入工業4.0時代,將會遭遇相當程度的人才瓶頸,不僅要面臨高級人才匱乏的挑戰,還面對低端人力過剩的境地。高端制造業將極大提高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要求勞動者能夠處理CPS、物聯網和大數據環境下的復雜問題,需要他們能夠進行抽象思考,從而創造性地面對挑戰。
勞動者的素質是企業在工業4.0發展過程中最強有力的杠桿,資本將無需嚴重依賴金融杠桿,企業對公權力尋租的需求也將大大降低。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除能增加勞動者的收入外,還能成為緩和貧富差距、拉動內需的關鍵因素。據報告,國內工程和金融方面的畢業生,只有10%左右具備全球化企業的雇用價值。雖然在理論知識積累方面占據優勢,但國內大學生往往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技藝最高、紀律最優的流水線型工人,但工業4.0需要的是能看懂圖紙、能理解訂單要求、能調整機器參數和能修正錯誤誤差的創造性工人。“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構建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培養1000萬名高技能人才。
“中國制造2025”遭遇哪些挑戰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推動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2015年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的十年行動綱領,該方案以“互聯網+”為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領域,使中國制造業朝著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方向發展。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得到長足發展,許多制造產品的產品位居世界第一,已是傳統意義的制造大國。但面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分工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國際趨勢,精益化、協同化、服務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正在成為世界制造業的發展格局,中國制造業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中面臨多重挑戰。